房山区城关街道化四社区:最干净的是垃圾桶,最美的是心灵!

城关街道 2020-05-12 17:24:11

   “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们要做到,社区最干净的是垃圾桶,社区最美的是居民的心灵!”在如火如荼的垃圾分类活动中,房山区城关街道化四社区主任赵彦永的这句话,为化四社区干部、居民树立起了共同努力的目标。

       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在房山区城关街道拉开帷幕。化四社区党支部吹响集结号,将分类推广工作全面铺开。


网格化管理
594601361091595335.jpg

       化四社区在召开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后,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垃圾分类小组,下设3个小分队,并将化四社区按照3个安放垃圾桶的垃圾点位,划分成3个大网格,每个小分队负责一个大网格。同时,社区党支部召集23名楼门组长,在三个大网格基础上又细化了居民楼为单位的小网格,楼门组长负责宣传、监督、指导各个小网格内的居民。这样层层动员,全面覆盖,确保分类工作不漏一户。

全方位立体宣传
温馨提示卡.jpg
温馨提示卡1.jpg
一封信.jpg
居民书法.jpg

       在宣传方面,化四社区也有“妙招”。化四社区党支部开展线上加线下,多维度宣传。线上宣传利用社区微信群,转发垃圾分类小知识,帮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要点。线下宣传除了在单元楼、宣传栏粘贴垃圾分类宣传指南、宣传海报外,化四社区还利用疫情防控的“组织构架”开展宣传。防控检测岗的工作人员在发放出入证时趁机聊聊如何分类,门口测量体温时也唠两句正确投放的方式。对未解除居家观察的人员,居委会更是重点宣传,让他们在家分好垃圾,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忙提走垃圾。社区工作人员还对参加疫情防控的30多名志愿者们大力宣传,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成为垃圾分类的带头人,带动周围人积极分类。此外,化四社区党支部还自制了《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编写垃圾分类诗歌,帮护居民掌握分类知识。化四社区热心居民也参与了宣传工作,居民赵守现,还特意写了一幅字,配到社区垃圾分类点位旁,吸引大家注意,进行分类宣传。

“硬件”+“软件”

     

小分队现场宣传指导.jpg
入户.jpg
工作人员现场指导.jpg
            

      

       硬件首先要配齐。城关街道根据化四社区居民的4种垃圾日投放量,以及“便于管理实施,确保应分净分”的原则,设置3了个点位,每个点位配备4个垃圾桶,并安装了标识牌,牌上写明垃圾收运单位、分类处理单位以及各自的联系方式。化四社区还在社区大门口墙上张贴了“垃圾分类平面图”,以简易地图的形式清楚标明垃圾投放点位。同时,“两袋一桶”中的“绿色厨余垃圾、灰色其他垃圾”的分类小桶也已发放到了化四社区的每家每户。此外,化四社区还制作了写有垃圾分类知识的温馨提示卡,计划由3个小分队走访入户,一户不落地进行宣传指导。“硬件”需要“软件”搭配,化四社区党支部与社区物业公司联系协调,合作对3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位进行严格管理。社区物业安排专人,对垃圾桶及周围环境进行日常保洁,社区3个小分队负责各自的点位,在早晨、中午、晚上3个时间点现场宣传指导。化四社区党支部还计划入户完毕后,由社区两委成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专门在垃圾桶旁轮班盯守,教导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小”在切入点,“关键”在于其重大意义。城关街道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全面深入的宣传之后,紧接着推出各项措施,不断落实落细,让垃圾分类工作走进每一位居民的生活,称为一种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