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防控工作法助力网格精细化管理

城关街道 2020-03-31 15:03:36

"12345"防控工作法助力网格精细化管理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房山区城关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优势,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强宣传、重引导、控源头、严管控、防扩散,全力推进“12345”防控工作法,筑牢疫情防控墙,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01

“1”个思想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城关街道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辖区划分为五大片区,每个片区由两名班子成员担任片长,实时掌握片区内所有重点人名单及住址,并通过每日电话抽查加现场检查的方式,与重点人沟通,详查管控工作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导到位。同时,在落实以村为战、社区为战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村(社区)、包村干部、片区检查等多维网络,实现大片区联防联控,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全覆盖。

02

“2”种措施

为加强对各村和社区进出人员、车辆及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管控,城关街道采用“人防+技防”两种措施,确保“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目前,城关街道22个村和22个社区以及尚未成立居委会的原香漫谷小区和原香嘉苑小区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对所有进出人员、车辆等进行出入证检查并检测体温,一旦发现重点人,第一时间向其发放《致外地返(来)京人员的一封信》,并帮助其登陆“京心相助”平台,做好台账登记并签订《城关街道居家观察人员行为规范责任书》。此外,除在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门口张贴《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健康提示》外,还在与其沟通后安装“智能电子封条监控系统”,所属村(社区)和街道可以通过终端实时监督。

安装智能门磁

03

“3”个到位

战“疫”打响以来,城关街道首先确保宣传到位。印发宣传手册10000余份,制作宣传海报8000余份,印发《北京疾控致各地来(返)京朋友的一封信》20000余份,悬挂宣传警示标语500条,并创新制作“重要的事儿说三遍”系列海报,在村和社区等显著位置、主要路口、楼门口张贴。此外,还利用固定广播、流动喇叭、宣传车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群众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同时,街道坚持“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确保排查到位。全体包村干部、村和社区工作人员、基层志愿者等深入开展“敲门入户”摸排工作,建立基础台账并实时动态更新,确保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控得稳。此外,对区级反馈企业名单按村、社区进行摸排,并由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对辖区企业、宾馆、餐饮、出租大院等进行每日巡查检查。同时,街道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确保管控到位。街道设置检测岗173个,每个检测岗配备测温枪、口罩等防控必备物资,动员3487名党员干部群众24小时轮流在岗值守,并为居住分散的老旧小区补充配备了37个岗亭,筑牢基层防控基础。坚决落实“盯住人”这个关键,对所有重点“三类人”和高危重点人实行14天全程监测管控、跟踪服务。

04

“4”项机制

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城关街道坚持每日会商,各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发现的问题,由领导小组做出工作部署,统筹协调解决问题。为做好居家观察人员管控和服务保障,街道坚持一人一方案,根据其实际需求,由街道统一提供食物和帮助采买生活物资。并由家庭医生和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及时了解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身体情况,并做好心理疏导。为充实基层防控力量,街道坚持群防群治,设立党员先锋岗70个、共青团员先锋岗10个、志愿者服务岗62个,动员教师、退伍兵、出租车司机等近千人志愿参与到联防联控工作中。此外,还动员退役兵、30岁以下优秀年轻同志组成24人应急分队。为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街道还坚持问题导向,对于群众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决做到问题不隔夜,立行立改,并做到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类似问题。


05

“5”重身份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城关街道党员干部、村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作为“宣传员”,面向群众开展正面宣传引导,确保防控知识人人知晓,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并破除不实谣言,稳定群众信心;作为“守门员”,在检测岗24小时轮流执勤,按照街道“拦、测、问、登、劝、报、提”工作“七字诀”,加强对进出人员的检查管控;作为“疏导员”,一方面通过线下走访,及时了解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身体健康状态及心理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微信“思乡群”等,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主动联系沟通,谈心交心,做好心理疏导;作为“监督员”,对居家医学人员进行定期走访、定期测量体温等,并实时监督,确保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宅家不外出;作为“快递员”,及时了解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日常生活需求,主动介入,代买、代取、代送,维护他们的正常生活,使他们安心配合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