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先进集体丨超大社区治理的“嘉北答案”

cyz 2022-06-17 09:18:41

6月7日,北京市召开全市接诉即办工作表彰大会。共授予199个集体“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先进集体”称号,399名同志“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评选出100个“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优秀案例”。其中,长阳镇碧桂园南区社区书记李巍荣获“先进个人”、长阳镇嘉州水郡北区社区荣获“先进集体”、打造“党建统筹、九元共治”的“嘉北模式”入选优秀案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接诉即办先进集体:长阳镇嘉州水郡北区社区的先进事迹。


图片

嘉州水郡北区社区常住人口约两万人,商户255家,是目前房山区最大的社区。由于社区体量巨大,居住人群结构复杂,面对着庞大的服务需求和时常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急需采取有效举措,破解超大社区管理难题。

嘉州水郡北区社区党支部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探索创新了“党建统筹,九元共治”工作法,形成“接诉即办”工作的“五位一体”路径,即通过“党建统筹,九元共治”实现资源整合;通过嵌套网格管理实现社会动员;通过内部互动实现问题发现;通过“吹哨报到”实现赋能增效;通过文化营造实现身份认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动员超大社区中的各方力量。


在社区治理方面,仅靠社区两委的带动作用是不够的,在长期的探索中,社区积极发动各方力量,推动社区治理从“单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协商治理”转变,由社区党组织统领,社区9个主体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事厅”等群商共治协调机制,以“吹哨报到”为支撑,以群众诉求为导向,推进社区网格、职能科室、城指中心纵向关联,落实属地和职能部门责任,完善社区内交通标识、视频监控等人防技防设施,全面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增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共治的社会效果。


人多,事情就多,针对社区内的各类问题,社区通过划分15个片区建立网格,推进“特色网格品牌化”建设,设网格长、网格员、楼长、楼门长四级管理体系。让社区所有的事项全部在网格里,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创建“五有机制”: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制定各级网格职责任务清单,在社区开展接诉即办进网格、消防治安进网格、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进网格、化解矛盾进网格的“四进网格”行动。打造“全能社工”,全部包片入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创新实施“社区服务+网格化+信息化”运行机制和考评体系,压实首接负责制,形成“接-派-办-督-考-访”“6步走”工作责任闭环,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现了源头防范化解矛盾和社区服务提质增效同频同步。


同时,社区积极探索打造“数字治理”的智慧社区,建立“常用政策数据库”,为群众提供多项便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通过“12345”及“我来办”工作站诉求数据分析,建立社区民意收集整理反馈新机制,针对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等季节性、周期性问题,建好信息网络平台,实施“数据过滤网”预警机制,通过“您来说,我来办”工作站、“书记群众面对面”等群众工作方法,将高频诉求、矛盾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超前预判、主动治理,实现“矛盾不出楼”、“困难不出社区”,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社区坚持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的原则,以居民“会客厅”的理念打造特色的现代社区服务空间情景,居民全程参与设计,监督,最终以“一主题、三方向、四氛围、六属性、九应用”的13469为整体设计概念,让进入社区居委会的居民像回家一样,舒适的环境可以缓解居民的情绪,居民认同的家园、资源链接的平台、智慧应用的窗口,吸引居民融入社区生活,培育居民主人翁意识。


社区工作站严格按照“四个一”标准,即:一个窗口管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让老百姓少跑路、不跑冤枉路。能办的事马上就办,不能办的事,商量着办。办理各类诉求时做到“七个主动”,即主动介绍工作、主动解读政策、主动关心生活、主动了解诉求、主动询问意见建议、主动解决困难、主动反馈办理结果,形成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全员接诉的工作氛围。